2018年8月13日 星期一

《芬蘭小學》能動才能靜的孩子們

上學第三天,今天下公車時跟著同校的小孩走秘密小路,果然更快抵達,每天走森林小徑,呼吸甜美空氣,感覺神清氣爽。

氣溫已經慢慢下降,十幾度的氣溫大概是台灣冬天的溫度了,但明明才八月初啊!


今天的上學時間是8:15,一樣是到了上課鐘響孩子們才進教室,全部孩子一進去後整間學校立刻安靜下來。有個看起來是中年級的班級,由老師帶著出來操場活動,圍成圈圈安靜的聽著老師說話,我留下來觀察了一陣子,發現大家都聚精會神的聽著,沒有人在底下聊天,也沒有人在嬉戲玩鬧。

來芬蘭半個多月,我發現芬蘭的孩子大多動靜分明,在公共場合,該安靜時就能安靜,像上禮拜去聽課後班說明會,一個多小時的課程說明,孩子們居然都能安靜的坐著聆聽到最後,在美術館和博物館或公車上遇到的孩子也都是安靜的,而在遊戲場遊戲時,他們卻個個身手矯健,滿場飛奔。

我想這真的驗證了「能動才能靜」吧!芬蘭的孩子可以動的時間太多了,一大早騎腳踏車或走路上學就是運動,到學校就先到遊戲場玩,課堂中間也穿插許多戶外活動,Liv就說上學兩天她根本搞不清楚是上課還下課,因為很多時間都在外面玩,老師還會帶好玩的遊戲,也會跟中高年級一起玩。

午餐後也沒有讓孩子頭痛的午休時間,而是出來戶外活動,放學後課後班、各式體育學校都有運動課程,或者自己到公園、運動場運動,森林騎腳踏車等等,Liv就曾說,她發現全部芬蘭人都好喜歡運動啊!

反觀台灣,一大早很多孩子都由汽機車接送,有的可能還在車上補眠或吃早餐,到了學校就要安靜在教室裡坐好晨讀,導護老師會巡視,聊天還會被罵,遲到會被糾察隊登記。

早自習時間,老師可能安排了作業,或者要參加升旗,站在那聽著校長、導護老師千篇一律的宣導,左耳進右耳出,不管怎樣也都一定要安靜站好。

接下來每節課都要乖乖坐在教室裡,等待中間那下課十分鐘的救贖,但有時候還會因為作業沒完成、沒訂正、上課表現不好,而被取消下課。午餐時間要安靜的吃飯,午休時間就算睡不著也要安靜趴好,不然會被風紀股長登記,只能望著窗外無語問蒼天。

好不容易放學了,去的卻是安親班或補習班,等待著孩子的是作業和考卷,以及可能比學校還要擁擠的空間與座位,然後一樣要安靜坐上一晚。

這樣一路被要求安靜長大的孩子,學習效果有比較好嗎?真正需要安靜專注的時候,他們反而靜不下來,因為動得不夠多,要如何學會靜呢?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