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4月2日 星期三

The Terrible Two 關於情緒

兩歲多的孩子正式進入了人生第一個叛逆期,也就是所謂的「The Terrible Two」,情緒控管能力會明顯變差,即便只是雞毛蒜皮的小事,也會引發激烈的情緒反應,她可以上一秒唱唱跳跳像個快樂的小天使,下一秒不知為何嚎啕大哭怎麼也哄不停就像個小惡魔,其實面對情緒,我想孩子可能比我們更感到不知所措,所以身為父母當然要協助孩子去認識、接納、並表達情緒,希望度過這麻煩的兩歲後,情況會慢慢好轉囉!




舉個實際剛發生過的例子來說吧!

週二晚上,Liv媽正準備要去洗澡時,突然聽到客廳傳來Liv妹響徹雲霄的哭聲,趕緊出來一探究竟,發現狀況:爸爸想放黑膠唱片,Liv不肯讓他聽,要爸爸關掉音樂,但爸爸不關掉,於是Liv妹就變成了失控妹了,在沙發上哭鬧不休@@

此時,媽媽立即啟動危機處理模式:

一、先穩定大人的情緒,不要隨之起舞
如果大人也跟著生氣抓狂,就是負面的教育示範了,因為這階段的孩子正在學習情緒表達,如果大人都無法控制好自己的情緒,只會責罵孩子甚至打孩子,那小孩也會有樣學樣,以後會學會用大聲罵人或打人來表達自己的情緒。或者如果父母太嚴厲,也可能造成孩子漸漸開始壓抑自己的情緒,不敢表達出來,對孩子的成長也將帶來負面的影響。(據說沒有經歷過第一個叛逆期的孩子,長大後的叛逆期可能會更讓父母傷透腦筋呢!)

二、接納並同理孩子的情緒
先不需要太多的言語,只要抱著孩子輕聲安慰,同理孩子的情緒,告訴她:「我知道你現在很生氣,你可以哭沒有關係,每個人都會有生氣的時候,等你哭完了我們再來聊一聊。」

三、暫時轉移注意力
哭了一會兒之後,發現還沒有解除警報,只好先轉移孩子的注意力,看當下身旁有什麼可以吸引她注意力的事物都可以拿來用,例如當晚,Liv哭到在沙發上踢來踢去,把沙發上的寶寶熊踢掉了,媽媽立刻抱起寶寶熊,開始對著寶寶熊說話:「寶寶熊,你怎麼掉到地上去了?好可憐喔!是因為Liv在生氣把你踢下去的嗎?媽媽給你秀秀,你從小就是我們Liv的好朋友,陪著她唱歌跳舞,還是姑姑送給Liv的生日禮物呢!因為Liv現在有點生氣,真是對不起你啊!」說著說著,發現孩子已慢慢停止哭泣,開始聽我對寶寶熊說話,就可以準備進入下一階段:開始溝通。

四、待冷靜後和孩子談談剛剛為什麼會生氣
等孩子慢慢冷靜後要回到剛才為什麼生氣的主題,不能只是轉移注意力然後就假裝沒事了,否則等於只是純發脾氣,沒有解決真正的問題,下次遇到類似的事情,她還是一樣只會生氣。且兩歲多的孩子其實已經很好溝通了,語言表達能力比較好的孩子甚至可以說出自己是為什麼生氣。我會開始問:「你剛才為什麼哭哭?是因為你不想讓爸爸聽音樂嗎?」這時候因為她已經冷靜下來,如果猜對原因的話就會說對,如果這不是主要原因,就要想辦法問出主要原因,問出原因後,可以再重複同理她一下:「我知道是因為爸爸想聽音樂,你不想聽音樂,可是爸爸又不關掉,所以你就生氣哭哭了!」
接著可以試著簡單的和她講道理:
「爸爸最喜歡聽黑膠唱片了,所以他想要聽,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做的事情,你不能一直跟他說不行,就像你很喜歡做什麼事情?」
「我最喜歡哭哭!」(威~~哪家的固執小孩)
「不是啦!媽媽記得你是最喜歡看書,不是最喜歡哭哭。如果你很想看書,爸爸媽媽一直說不行,那你一定也會生氣啊!而且你以前也好喜歡和爸爸一起聽音樂,然後一邊聽音樂一邊拿著塑膠袋跳歪歪的舞,好好笑喔!」
這時候,她被喚起快樂的回憶,也跟著哈哈的笑了兩聲。媽媽再繼續乘勝追擊:
「而且像爸爸媽媽常常叫你去洗澡,你都說什麼?」
「不要!」
「對啊!爸爸媽媽叫你去洗澡,你都說不要,可是我們有生氣嗎?」
「沒有!」
「我們沒有生氣,因為我們很愛你,你是我們的小寶貝,所以我們不會隨便對你生氣,那你會隨便對我們生氣嗎?」
「........不會」
「你剛剛這樣生氣,爸爸一定很傷心,因為你不讓他聽音樂,還生氣哭哭,寶寶熊也很傷心,因為他是你的好朋友,你卻生氣把他踢到地上了。」
這時候,可以發現孩子似乎對剛才的行為有些不好意思了,於是道德勸說再進入下一個階段。

五、告訴她應該可以怎麼做
接下來可以告訴她生氣時可以怎麼轉移情緒(因為Liv讀過「我的感覺」這系列繪本,也還蠻喜歡的,所以我會用書中的排解情緒方法和她溝通)
「每個人都會生氣,不過不是每件事都需要生氣,如果真的很生氣,可以先想想別的事情,去看看喜歡的書,玩一下積木或是拼圖,也可以把生氣的原因講出來,像『我好生氣』裡面的小兔子一樣,不用一直哭哭或踢東西喔!」
「我記得你以前很喜歡聽黑膠唱片然後跳舞,我來放音樂我們一起跳舞好嗎?拿塑膠袋跳!」這時候她已經可以開心的說好了!
於是,我們兩個就真的開始聽音樂跳舞,跳了一下子後,開始想辦法讓她和爸爸恢復關係。
「你看!聽音樂跳舞很開心吧!那你去找爸爸一起來聽音樂跳舞吧!」
她很開心的說好,蹦蹦跳跳的跑去一直不吭聲的爸爸旁邊:「爸爸,一起來聽音樂跳舞吧!」
沒想到爸爸居然說不好!他現在不想聽音樂想看書了!(威~~~有其女必有其父,一樣難搞!)
媽媽只好再打圓場:「爸爸現在不想聽音樂,想看一下書,我們不能勉強別人,叫他不要看書,要尊重他,那我們自己先跳吧!」
Liv好像聽得懂吧!竟然也沒有生氣,就又回來跳舞了。
再跳了一下子,我再度要他去邀請爸爸來跳舞,第二次爸爸又說不好,她仍然沒有生氣,又自己回來跳舞。
到了第三次,爸爸終於說好了,她開心的簡直快飛上天呢!
懵懵懂懂中,兩歲多的孩子似乎也知道同理與尊重別人了。

六、睡前再回憶,說出真心話
到了睡前故事時間後,可以和她再聊聊今天發生的事情,再問她一次為什麼生氣,通常事過境遷且夜深人靜時,往往會得到更深層更正確的答案。
Liv是這樣說的:「因為爸爸想聽音樂,我說不要,我想要看書。」
「喔~原來是因為你想看書,那你可以看書,爸爸聽音樂啊!」
「可是我不會講。」
「喔~因為你想看書,可是你不會講,想要爸爸講給你聽嗎?」
「對。」
「那你可以跟爸爸說你想看書,請爸爸先不要聽音樂,等你看完書之後再聽,這樣你們兩個都可以做喜歡的事情了,只用哭哭生氣是沒有用的喔!那麼,明天爸爸可以放黑膠唱片來聽嗎?」
「可以。」

就這樣,完整的一次溝通完畢,大概得花上將近一小時的時間,不過我覺得還蠻值得的!而且如果有適當的時機,也可以把整件事情拿出來倒帶再說個幾次,加深印象。不過孩子當然是健忘的,而且下一次遇到情緒時,一定還是會哭鬧,但我相信,父母良好的引導還是默默的會有成效的,也許得等孩子過了這段情緒波動的時期後,成果才會慢慢顯現出來了。

兩歲多的孩子,正在了解自己的身體與感覺,產生自主意識,表達自己的需求,形成自己的觀點,只想按照自己的方式做事,她發現了「不要」的力量,用來挑戰大人,她開始不要遵從你的命令,而要自己選擇,其實這都是在宣示自己的成長,但她還沒有足夠能力來控制自己的情緒,表達自己的感覺,於是只能用突然爆哭、大叫、亂打人來表現,父母若能理解這是孩子成長必經的過程,給予孩子合理的規範與成長空間,就能安然度過The Terrible Two囉!


(後記:第二天下班後問爸爸:「今天Liv有讓你聽黑膠唱片嗎?」爸爸無奈的說:「沒有!」XD)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